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原创证券日报网证券日报之声 文 |张歆昌校宇 刘琪 杨洁 近日,东北地区限电相关消息频登热搜。为全面了解东北地区“拉闸限电”背后原因,《证券日报》记者对东北地区部分居民、企业和市级电网公司进行深入采访,了解热搜背后的准确情况。 有受访者表示,停电确实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家住吉林省四平市的贾女士向记者透露,“当地于9月26日开始停电,且事先未收到通知,这对高层住户出行非常不便,希望可以提前通知到大家。” 辽宁省某市电力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此次东北地区限电的原因主要是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发电成本大幅上升,当前最需要的就是国家给予政策支持,“据了解,现在其他多个省市电网网点已开始驰援东北供电。减少自身购电量,让渡给东北地区电网,是‘割爱式’驰援”。 受访居民和企业:限电影响不大 家住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区域的许女士告诉记者,目前家中还没出现过停电情况。“据说过几天可能会限电,但是停电会提前通知。而且限电、停电也从企业开始,再到居民住宅”,许女士表示,她家所处片区是矿区,大部分企业都是煤矿企业。 “我家这边已停电好几天”,家住辽宁省大连市的王女士说:“我家在开发区,几天前已经开始限电,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分片区停电,每天停电几个小时,不过都会提前通知。”谈及停电是否对生活的影响程度,王女士表示,总体来看影响不大。 “我记得是9月24日17时30分开始停电,”家住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的嘉欣(化名)告诉记者,24日当天共停电4小时,25日停电3小时,“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在讲去产能的事情,所以现在对限电这一举措有点理解了。” 家住吉林省四平市的小朱(化名)表示,家里已停电三次。正在华北电力大学就读的他认为,“现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光伏和风电的发电成本较低,在新能源高比例渗透下对于灵活性需求比如调峰、爬坡、调频等更加迫切。多种类型能源可相互支持和配合,利用多种灵活性资源例如抽水蓄能、储能、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等降低发电成本”。 企业方面,也在努力适应电力紧张局面。永辉超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按当地供电部门要求,永辉超市在黑龙江省大庆市的3家门店此前被要求每日15:30之后关店,29日已恢复至正常经营时间。吉林省长春市的部分门店则遵守限电要求,在保证超市正常运营且不影响民生的基础上限电。” 发改委发声:“限电不拉闸” 事实上,东北地区此次大范围限电早已有迹可循。9月10日起,辽宁省外来净受入电力大幅下降,电力供应压力进一步加大,已不能满足全部企业的用电需求。9月10日至22日,共启动6轮III级(负荷缺口5%-10%)和3轮IV级(负荷缺口5%及以下)有序用电措施;9月23日至25日,由于风电骤减等原因,电力供应缺口进一步增加至严重级别,辽宁省启动3轮II级(负荷缺口10-20%)有序用电措施;9月29日,辽宁省达到严重缺电II级橙色预警信号。 黑龙江省发改委介绍,东北电网电力确实存在不能平衡的情况。今年以来,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电力需求增长较快,1-8月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13.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6%。尤其是进入9月份,随着经济持续发展,电力需求屡创新高,加之供暖期前的设备检修、火电机组发电能力受限、新能源发电减少等因素影响,电力供应十分紧张。黑龙江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从9月10日起实施了有序用电,通过加强用电管理,改变用户用电方式,采取错峰、避峰、限电、拉闸等措施,有效应对电力供需矛盾。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经济持续从疫情冲击中复苏,特别是出口持续好于预期,对国内生产及能源需求提供有力支撑,上述因素合力之下造成煤炭供需错配严重,煤炭价格大幅攀升。而煤炭作为发电的上游,煤炭量缺价涨又引发发电企业原材料供应不足,生产能力受限,同时成本大幅抬升,发电利润受到极大的压缩甚至出现大幅亏损,导致电力生产意愿明显不足,制约了电力供应。电力供应不足之下,只能被动性通过限电限产来缓和供需矛盾。 对于限电的主要原因,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发电企业成本大幅上升,不愿在亏损状态下增加电力供给。二是能源和产业结构转型加剧了问题严峻性。新能源发电无法弥补火电和水电的缺口,各地区电力供给和产业结构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高耗能企业占比较低,为达成降低能耗的目标,限电扩展至一般制造业甚至居民。三是电价未能市场化,电力短缺无法通过价格机制进行调节。 好在作为产煤大省,山西省已挑起大梁,支援各兄弟省份经济建设。9月29日,山西省保供十四省区市四季度煤炭中长期合同对接签订会在山西太原举行。按照相关要求,中央驻晋煤炭企业将保供天津、福建、河北、广东、辽宁等5个省市,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接广西、江苏、吉林、安徽、上海、浙江等6个省区市,山西焦煤集团承担河南省保供任务,华阳新材料集团承担海南省保供任务,潞安化工集团承担山东省保供任务,其余保供任务由山西省各市煤炭企业承担。 山西省能源局局长姚少峰在上述签订会上表示,供需双方要严格按照任务分工进行合同洽谈,承担保供任务的企业要不打折扣落实保供任务合同量,合同签订率要达到100%。供需双方要将中长期合同分解到月,合理安排发运、接卸计划,保证履约率。 此外,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负责同志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大协调力度,向东北地区倾斜资源,全力保障东北能源运行平稳。一是增加东北地区发电有效出力;二是确保东北地区发电取暖用煤足额供应;三是提升东北地区有序用电管理水平。指导东北地区在当前有序用电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确保居民、农业等民生领域用户用电不受影响。建立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电网企业联合工作机制,在执行有序用电过程中严格做到提前告知用户,鼓励和引导用户主动错峰用电,坚决做到“限电不拉闸”“限电不限民用”,确保电力运行平稳。 专家:煤价或将继续高位运行 “煤电矛盾”从数据端也可以窥知一二。从申万行业分类中火力发电板块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来看,上半年超半数上市公司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为负,较一季度业绩情况明显转差,板块整体二季度销售毛利率和ROE(摊薄)分别为11.4%和1.45%,较一季度的14.5%和1.71%均有下滑。 截至9月28日,郑商所动力煤期货主力合约9月份涨幅已达53.2%,三季度上涨78.2%。董忠云认为,“煤价大幅上涨将令三季度煤电企业发电成本进一步大幅攀升,预计亏损面将进一步扩大,业绩表现继续恶化,制约煤电企业发电意愿。” 由于“拉闸限电”相关消息几度登上热搜,不少投资者在沪深交易所互动平台上对相关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等频频提问,部分上市公司也作出了回应。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有投资者提问淮北矿业长协价如何制定?淮北矿业回复称,根据国家发改委煤炭长协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区域市场特点,公司动力煤实行“基准价+浮动价”定价机制,基准价为535元/吨(对应热值5000大卡),浮动价与环渤指数、CCTD指数双挂;对炼焦精煤实行“年度锁量、季度锁价”定价机制,长协价格原则上每季度调整一次,每季度末,综合考虑焦煤市场价格变化以及自身情况等因素后,调整确定下一季度长协价格;公司焦炭长协客户销售价格以月度定价为主,其他市场客户以每周定价会价格为基准执行,并依据市场行情、期货价格等因素进行调整,与市场价格调整节奏基本一致。 有投资者询问皖能电力在调整电价方面的进展,皖能电力表示,“已通过多种渠道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高煤价导致的经营困难,申请对电价进行合理调整。” 如何缓解发电企业成本大幅上升?前述辽宁省某市电力调度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缓解成本归根结底在于稳定煤炭价格,同时,还可大力发展新能源,利用新能源替代火力发电。此外,政府可给予电力企业适当补贴或通过价格机制进行调节电价等。 董忠云对此也表示认同,“解决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于要缓和煤炭供给的不足,积极释放国内产能的同时加大煤炭进口”。董忠云进一步解释,近期针对煤炭供需形势,多部委、地方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措施应对,在各方面措施配合下,预计煤炭产量和进口量有望提升,供应压力会有所缓解,但四季度将进入煤炭需求的旺季,这意味着煤炭供需矛盾要得到显著缓解的难度较大,供应或将继续处于偏紧的状态,而煤价或将继续高位运行。 评论:东北限电 缺失的并不仅仅是电 从突然停电的慌乱,到相对有序的安排、通知,再到兄弟省市的努力支援,限电对东北地区生产和居民生活的“扰动曲线”正在变得较为平滑。但是,通过对近日来东北地区限电事宜进行复盘可以发现,限电背后缺失的并不仅仅是电。 首先,煤炭库存预警机制的信号功能缺失。 早在2017年11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就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的指导意见》。其中不仅明确了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的必要性,而且强调“在明确常态下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的同时,对迎峰度夏度冬用煤高峰时段,以及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等特殊情况下的存煤标准及适用范围进行适当调整”。也就是说,生产端(煤炭企业)和主要用户端(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等重点耗煤行业)均有义务实施动态的库存预警管理,并及时识别系统发出的预警信号。 从实践来看,煤炭库存的预警功能显然是有一定程度缺失的,并导致部分电网一度面临崩溃风险,作为其连锁反应的限电自然呈现出不可预知性,甚至是混乱局面。 其次,电力企业能源结构有待优化,新能源替代能力存在缺失。 我国电力企业的能源结构中,水电和风电出力虽然在近年来有所增加,氢能等新能源也是政策的重点发展方向。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火电发电量占比仍居高不下,超过60%,而火电对于煤炭又有着绝对的依赖。因此,当煤炭价格单向上涨时,电力企业难以通过有效的替代方案降低发电成本或及时储备能源。 在东北地区限电中,有一个原因被提及——风电出力不足,这也印证了电力企业能源结构中,新能源的品类和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第三,对限电流程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存在缺失。 即使是在种种客观条件下,限电成为“不可避免”,那么在后续具体的限电流程中,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就变得十分重要。从限电范围、时间的选择,到限电通知的可获得性,再到对于被限电主体情绪的安抚,乃至对市场不实传言的及时澄清,都需要仔细斟酌、小心求证、积极作为、平稳应对。但是,在过往的几天中,部分限电举措领先于通知、谣言领先于官宣。 所幸,从9月29日的各方反应来看,精细化管理开始显效,有效的应对举措和回应正在赶来或已经在路上,各方对于东北地区化解本次电力缺口的信心越来越足。 东北限电,缺失的并不仅仅是电;同样,在恢复电力供应的同时,各方拥有的也将不仅仅是煤炭库存,而是更多的应对突发情况、市场波动的经验与能力。 责任编辑:杨红卜 健康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