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稳了!于和伟抓住了林彪的魂,唐国强与王劲松的机锋令人拍案叫绝

2021-09-02| 发布者: 维新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上半年这波正剧简直太让人上头了!从持续霸屏的《觉醒年代》,到激励人心的《理想照耀中国》,到余热未尽的...
怎么投资电影 https://www.touzitop.com/ysjx/6063.html

  上半年这波正剧简直太让人上头了!

  从持续霸屏的《觉醒年代》,到激励人心的《理想照耀中国》,到余热未尽的《叛逆者》,还没等津津乐道的吃瓜观众缓过神,一部更大手笔的献礼剧又无缝接档上了线。

  《大决战》

  

  在几乎没有宣传的情况下。

  《大决战》一开播就拿到了收视冠军。

  

  豆瓣上一水儿全是好评。

  很符合央妈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一贯做派。

  

  主创阵容也堪称豪华。

  导演是圈内久负盛名的高希希,编剧黄健东也是有众多代表作的业界大神。

  

  主演唐国强、王劲松、刘劲、刘涛、于和伟...等等,个顶个都是能单独挑大梁的实力派。

  

  

  但也不必高兴太早。

  众所周知,《大决战》系列(《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央视和八一电影制片厂搬上过荧屏。

  因其恢弘无比的战争场面和无可挑剔的台词,《大决战》系列上映至今,一直被观众誉为国内战争片中的天花板。

  

  有这么璀璨的珠玉在前,加上故事内容观众都很熟悉。

  剧版《大决战》要想破圈成功,就得另辟蹊径。

  知己知彼的导演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

  开篇即是剑拔弩张的文戏。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唐国强)、周恩来(刘劲)一行应蒋介石(王劲松)邀请,赴重庆谈判。

  

  虽然如此,彼时高高在上的蒋介石压根儿就没打算跟共产党和谈。

  他邀请毛泽东等人来重庆的原因,一方面是迫于美、苏压力,一方面是打算趁此机会,暗中勾结美国帮他秘密运送官兵到内战前线,准备随时开战。

  

  期间,心知肚明的毛、周二人本着以大局为重,数次对国民党提出的苛刻条件进行了让步。

  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在蒋介石毫无诚意的暗箱操作之下,谈判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这段文戏的看点之一,是国共高层之间无处不在的暗中博弈。

  第一回合。

  毛、蒋两人初次见面。

  蒋介石故意把排场搞得很大,安排了乐队以及手下列队迎接。

  一切准备就绪,自己才从二楼居高临下而来。

  寓意不言自明。

  

  对此,气定神闲的毛泽东并不以为意,反而配合蒋介石步伐,率先带头拍起了巴巴掌。

  

  之后,蒋介石问毛主席:都说我这里是龙潭虎穴,你不怕吗?

  主席半开玩笑地问:委员长是虎踞还是龙蟠哪?

  自讨没趣的蒋介石只好澄清:我是公仆。

  主席呵呵一笑:我来见公仆,有啥好怕的?

  中华文字果然博大精深。

  

  第二回合。

  更精彩。

  为了让谈判有个好结果,毛主席特意带了顶此前孙中山先生最喜欢的帽子来重庆。

  却被蒋介石故意曲解为:把三民主义的帽子压在了共产主义的头上。

  

  

  双方辩论就此展开。

  毛(气定神闲):帽子的作用是保护身体,把三民主义的帽子戴在共产主义的脑袋上,让他们浑然一体,才能无往不利。

  

  

  

  

  

  

  蒋(阴阳怪气):你戴它不合适,帽子只有找到各自适合的,才能各取所需。

  

  

  毛(苦口婆心):不合适也要努力适应,毕竟我们是一个国家、一个身体,多个脑袋,让身体听谁的?

  蒋:...竟无言以对。

  高手过招,招招致命。

  

  

  

  

  除此还有---周总理和戴笠的会面。

  俩人是黄埔时期的老“熟人”。

  突然见到周总理,戴笠明显有点慌,脱口而出就是毕恭毕敬的“周主任”(周总理曾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话一出口意识到不妥,才改称:周先生。

  

  之后,强作镇定的戴笠想以主场优势想扳回一城:毛先生这次能到重庆来,也算是有胆识。

  

  总理淡淡一笑:我们为了民族大义而来,没啥好怕的。

  手辣嘴笨的戴笠:(..你说的都对)。

  

  不过,作为一名优秀的情报工作者,戴笠的“业务能力”还是有目共睹并值得肯定的。

  以至于其次年飞机失事后,连周总理都松了口气,感叹:此人之死,革命可提前十年成功。

  侧面肯定了戴笠异于常人的天赋和能力。

  

  其次是演员表现。

  先说唐国强。

  虽说是半路出家扮演的毛泽东,但经过这么年历练和学习,唐老师现在对主席的诠释已经堪称炉火纯青。

  比如:到重庆这次,毛主席第一次坐飞机。

  万米高空,加上气流颠簸,有点恐高的主席脸上难得一见地露出了轻微不适。

  正好被时时关注他的美国人捕捉到了。

  于是假装好意大声提醒:不用怕,深呼吸,放轻松。

  

  毛主席只是若有所思地轻拍了下腿,没吭声。

  好在张治中及时解围,说美国人:毛先生是位伟人,怎么会害怕呢?

  

  反应神速的毛主席立马顺势接住:伟人就算了,共产党人从来不信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但要说第一次坐飞机一点不恐高,肯定也是骗人的。

  

  

  唐老师在这段中对于毛主席的诠释,既有四两拨千斤的伟人气势,也有些被人戳中心思后的小尴尬。让观众极其难得地感受了一把毛主席少有人知鲜活接地气的另一面。

  毕竟,褪去光环,每个人都是吃五谷生百病的普通人,谁的第一次万米高空体验还没点紧张呢。

  

  

  与此同时,王劲松老师扮演的蒋介石也毫不逊色。

  

  众所周知,王劲松本人和蒋介石长得完全不像。

  即便经过精心妆扮,俩人的外形也只有五分相似。

  

  所以,能把蒋介石诠释得让观众感觉不到违和,全靠王老师神一般的演技。

  比如接机这次。

  毛主席一行来重庆,蒋介石最开始是准备亲自接机。

  走到半路,大概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委员长身份,临时决定:不去了!

  

  从若有所思,到犹犹豫豫,到最后敲手杖让停车。

  电光火石之间,蒋介石在这段头脑风暴中的挣扎、纠结、懊恼、焦躁,都被王老师用眼神、表情、和一系列小动作精准无误地传递了出来。

  

  回到官邸。

  一眼看见桌上摆放的辣椒酱。

  蒋介石瞬间又无名火起:西式晚宴配这么土的辣椒酱,合适吗?

  

  

  得知是程潜夫人特意送来的,还迁怒别人:我太太去美国访问,这里现在程太太说了算是吧?

  崇洋媚外的本性和掩饰不住的小肚鸡肠,刻画得自然合理又深入人心。

  一句“老戏骨”,王老师当之无愧。

  

  

  还有刘涛扮演的宋美龄。

  宋美龄本人脸型比较圆,自带一股端庄大气。

  

  刘涛的长相则更适合现代人审美。

  从目前为数不多的几次出场来看,刘涛版本的宋美龄举手投足间还是有国母范儿。

  

  暗流汹涌的文戏之后,紧随而来是场面宏大的武戏。

  重庆谈判失败。

  大决战前奏之一的“秀水河子”之战正式拉开帷幕。

  剧中武戏部分全部采用的是实景,加上8K电影级的设备拍摄,以及AI修复和后期特效。

  战争场面之恢宏壮观,几乎能媲美电影。

  

  说到武戏,还不能不提到其中的总指挥林彪。

  林彪的扮演者是今年炙手可热的于和伟老师。

  

  关于于老师的演技,这里不用多说。

  举个例子,来感受一下。

  

  林彪出场的时候,正带着大部队赶往冀东。

  摇摇晃晃的马背上,“颠三倒四”的林彪正在专心致志打瞌睡。

  

  期间突然接到主席电报,让他改道去东北。

  睡意朦胧的林总听说有电报,没有着急忙慌,甚至没发一言,只是漫不经心抬头,看了看送信的士兵。

  

  待士兵向他传达完毛主席指示,惜字如金的林总再次看了一眼面前的士兵,算是回复。

  历史上少言寡语的林彪形象,在于老师“漫不经心”的两次回眸中,瞬间在观众面前“立”了起来,演出了林彪的“魂”。

  很酷,也很让人上头。

  

  最后必须要安利一下细节。

  历史上的周恩来身高比戴笠高两厘米,有多少人注意到了?

  导演注意到了。

  

  

  冲锋号响,随着枪林弹雨起飞的弹夹。

  既凸显出战争的残酷,也是在提醒吾辈,和平来之不易。

  

  国民党的军服,一开始只有领章,1946年3月之后,才跟随美国人步伐,改成了肩、领章并用。

  都说魔鬼藏在细节中。

  反过来讲,亮点同样也在细节中。

  

  

  最近几年,随着各类仙侠、古偶、甜宠的崛起,让很多人逐渐产生了个误区:战争片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然而事实上,不说别的,仅仅通过豆瓣以及各大网站的评论和评分,其实都很容易窥见目前年轻观众对战争片的认可和期待。

  

  对于影视作品,说到底,大部分人关注的还是剧本和演员表现。

  演员走没走心,编导给不给力,作品有没有诚意,观众个个心里门清。

  这一点,也是一些高品质正剧始终能占领市场的真正原因之一。

  而刚刚上线的《大决战》,目测又是部类似精品,剧荒或者喜爱战争片的朋友们,都可以安排起来了。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维新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维新网 X1.0

© 2015-2020 维新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