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消息,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在社交媒体针对媒体传闻的小米汽车研发落地上海话题做了回应。王化表示,除了落地上海之外,关于招人薪资待遇等均非事实,要以官方信息为准。 近期有媒体报道,小米的整车人才招聘,以模块负责人、专家、资深工程师为主,并且办公地点都在上海徐汇区,以此推断小米整车研发设计将落户上海。 对此,王化在社交媒体上做了回应。 王化微博原文: 近段时间关于我司造车的部分信息已经越传越离谱,一会儿落地北京了、一会儿落地上海了、还刻意的强调武汉没引入成功。 除了落地以外,关于招人薪资待遇和期权的话题也让我眼红,动不动就独立期权,甚至薪酬总包给到2000万人民币的谣言也出来了。 原本觉得不需要辟谣,大家应该都会有清醒的认知,没想到还有朋友找上门让我内推2000万的职位了。 一并回应一下吧,以上所有均非事实,一切以官方披露信息为准,大家转而告知切勿轻信。 相关新闻: 招聘预示小米整车研发将落地上海徐汇:百万年薪,全领域撒网 来源:智能车参考 作者:韦丽雪褚万博 责编:玉笛 7月23日消息,造车相关,整车方向,百万年薪,岗位多需求大,利好传统车厂供应链人才,这样的招聘,阔绰得不像小米,但这确实就是小米曝光的最新人才招聘需求。 米粉朋友们,如果你有整车设计制造相关的人才,现在有机会和雷总交个朋友了。 只是——基地在上海——而不是之前传闻的武汉。 小米都招怎样的整车人才? 小米官网招聘页面,新岗位已经全部上新,而且全都“加急”。 招聘的岗位囊括整车设计研发的方方面面,相比于此前的自动驾驶,此次招聘则更偏向汽车里的“车辆工程”。 大到汽车底盘、整车架构,小到空调、内饰,一应俱全。 而在一些猎头渠道,更是明码标价,或许可参考一二,基本30k-60k区间,14薪。 薪资不低,基本上和新势力造车的平均水准持平。但别忘了,这里面可能还没有算上期权。 更加深入来看,小米这次的整车人才招聘,以模块负责人、专家、资深工程师为主,还有两点很醒目: 1、年限要求基本5年起步。(5年以上主流OEM工作经历,主导/参与2个以上完整的项目开发。) 2、办公地点都在上海徐汇区。 这也差不多等于官宣——小米整车研发设计,落户上海,更具体讲:徐汇区。 上海徐汇区有什么特别之处? 有这些和汽车供应链相关的公司: 比如上海先进半导体,中荷合资的上海飞利浦半导体公司,也是国内最早从事汽车电子芯片、IGBT芯片制造的公司。 Tire1麦格纳的座椅研发中心、法雷奥的可视系统雨刮亚洲研发中心、延锋伟世通的车饰……都聚集在这里。 另外全球知名的Tire1,博世、麦格纳、采埃孚、安波福、博尔德……也差不多都在这片周边。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雷军顺为资本投资的公司,纵目科技、新案科技也都在这里。 所以小米整车研发落户上海徐汇,自然是能跟产业链供应商近一些。 小米造手机,一定程度上是供应链整合的成功。 小米造车进展:全栈、全速撒网? 除了在官网放出招聘信息,小米也同时加紧在各大招聘网站的岗位投放。 仅在猎聘App,与小米造车相关的岗位可以刷好几屏,回馈时间大多都显示的24小时以内。 全栈布局,多渠道投放,小米这次下了大决心。 上一轮招聘,主要是自动驾驶,而此次开始,智能座舱也开始发力。 另外,电动车三电系统相关的岗位,也都缺。 一句话:全栈、全域,全岗位招聘。 而且小米现在的招聘,确实下了血本。 据36Kr报道,小米一度急聘自动驾驶规控负责人,薪酬总包最高能给到2000万人民币。 而硅谷自动驾驶圈,也有百万美元年薪——特别优秀甚至无上限的承诺。 智能车参考听闻,一位前特斯拉AutoPilot大将,进入小米视野。 此外华为、自动驾驶独角兽,以及新造车公司的人才,也都差不多有收到小米猎头的信息。 跟雷军再造一个传奇,AreyouOK? 为了提升人才吸引力,小米还在股权激励方面做足功夫。 36Kr报道,小米造车公司的员工期权,将会采取双轨制。一方面有独立期权,上市就能兑现。另一方面如果以后没有如期上市,员工可以按照约定的业绩里程碑,将手中的汽车期权兑换成同等价值的小米限制性股票。 这跟最初谷歌无人车出发时,有点像。 智能车参考则获悉,关键岗位的人才,雷军都亲自把关,毕竟事关最后一次重大创业,他深知首战即决战,另外这也是他一如既往的劳模本色。 除此之外,雷军还马不停蹄交流学习。 宣布造车之后,长城、上汽、长安、东风、博世等行业玩家纷纷留下了他的足迹。 那时候还有玩笑说,当初雷总就是这么考察魅族的。 不过,也有猜测,小米这是在选代工合作方,以及整车落地的城市。 毕竟汽车产业是工业领域的大户,一旦落地,带来的人才、经济效益,也会巨大无比。 所以从小米官宣造车那天开始,连连错失新造车玩家的湖北武汉,就马不停蹄前往北京了。 希望能够让娘家人雷军,把小米造车放在武汉、放在湖北。 湖北/武汉要错失小米造车了吗? 今年3月最后一天,小米造车的第二天,湖北和武汉也都被点燃了。 当时热心市民纷纷跑到城市留言板上留言,希望武汉拿下小米造车项目,甚至还出现了各个区域的“争夺战”。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给出积极回应,正在加强与小米沟通,争取让项目落户光谷。 为什么这么重视? 因为造车带动的是整个产业,是大规模就业,是规模GDP。 无论武汉还是湖北,其实在汽车产业里有积淀。 比如东风汽车集团,就在湖北,旗下还拥有东风雪铁龙、标志、本田这些知名品牌。 但在新造车浪潮中,湖北和武汉没有吃到最大红利。 造车新势力三强,都不约而同地把研发和生产分开进行。蔚来以上海和合肥为主,小鹏是广州郑州,理想则是北京和常州。 新新造车势力中,上海也成为了热门地。 华为HiCar的研发设计在上海、理想新建的研发中心也在上海。 上海在这一波新造车中,吃到最大红利,成为了人才高地。 唯一已经在湖北落地工厂的是造车势力是威马。 威马在湖北黄石的工厂,总投资达到了202亿元。后来同样出身荆楚的何小鹏,也宣布会在湖北落地一个工厂。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小米造车这件事上,湖北或武汉还有机会。 小米有更强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它可能比威马和小鹏需要更多更大的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