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冷库安装 文/老C GDP并非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和竞争力的准确指标。如果发生战争,决定战争能力的不是GDP,而是核心实物产品的产量。今天的中国,为避免最坏情况发生,最紧迫的目标是要尽快建立能够自给自足的技术体系,在这个过程中,GDP都不重要,况股市乎? 1、 现在,GDP这个名词,每天都恨不得要听上三四次,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经济增长,完全用GDP来衡量。中国的GDP数字,预计应该在2030-2035年会超过美国。然而,GDP/GNP 这个概念,却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首次提出,直到二战后,联合国在1953年提出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后,才广泛被世界接受。而我国引入GDP概念,是到了改革开放之后。苏联和中国,过去一直使用的是只注重物质产品生产的MPS体系。 在正常的和平年代,GDP算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的衡量指标。但GDP也有明显的缺点。在大国之间相互对抗的大国争霸时代,GDP并非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真正衡量标准。 一直以来有个说法,说鸦片战争前年间中国的GDP世界第一,国家却虚弱不堪。这个说法的原始来源,应该来自安格斯·麦迪逊(Angus Maddison)的研究。他是一位杰出的英国经济学家,专攻定量宏观经济史,包括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衡量和分析。 按麦迪逊先生的研究,1820年,中国(清)的GDP是英国的6倍。关于这个研究,有时间单独再写篇文章。 然而,GDP其实说明不了什么问题。1820年,清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是4000万两白银,而英国政府收入达5000万英镑,折合白银1.5亿两。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是清政府的3.7倍。 而战争期间,英国的动员能力更加惊人,据统计,从1793年到1815年,整个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的总战争花费达到了16.5亿英镑,差不多相当50亿两白银。其中75%都是靠增加税收筹集。而清朝,筹集几千万两白银的军费,就会让国家财政彻底崩溃。 实物产品上,英国在1840年生铁产量140万吨。《中国矿物志》估算清朝前中期铁的产量为4000万市斤,折合2万吨左右。差70倍。煤产量英国在1840年在3000万吨以上,清朝我没有找到数字,预计连英国的1%都不一定有。 两个国家,究竟孰强孰弱,一目了然。1840年,英国的国家实力,至少是清朝的5倍以上。 清朝的所谓巨额GDP,完全是因为其庞大的人口,和为了养活人口所支出的基本消费。国家真正可以调动的实力,远远低于英国。 2、 总书记在2019年就讲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 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 二十世纪,就是一个惊涛骇浪的时代,大国争锋的时代。一战、二战、冷战,人类不是在战争中,就是在战争的边缘。 在惊涛骇浪的时代,比如一战前,二战前,各个国家评价比较自身经济力量时,用的都是核心实物产品的产量,那时也没什么GDP的概念。二战后,GDP的概念也只是在西方国家中应用。 一战前,比较经济力量,大概指标有:人口、钢产量、生铁产量、煤产量、铁路里程等。钢和煤的产量,决定了一个国家进行战争的经济潜力。 二战时,比较经济力量时,钢、铁、煤之外增加了一个石油。 中国在大跃进期间,说的“超英赶美”的口号,也不是什么GDP,而是包含钢产量15年赶超英国和50年赶超美国两个目标。 在那个时代钢产量,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最核心的指标。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苏联的全盛时期,苏联认为自己的经济总量达到了美国的70%。西方各国则认为,苏联的经济总量只相当于美国40%。因为苏联的经济核算体系是MPS体系,和基于SNA体系的美国无法直接比较。 实物角度,苏联在最高峰(1980年)在钢和石油两个领域超过了美国。其他领域还是有明显差距。如果苏联和整个西方集团比起来,差距就更大了。 钢产量:苏联14800万吨,美国10380万吨,是美国的143% 发电量:苏联12950亿度;美国24750亿度,是美国的52% 石油产量:苏联60300万吨;美国43000万吨 ,是美国的140% 天然气产量:苏联4060亿立方米;美国6000亿立方米,是美国的 67.7% 商品煤:苏联65300万吨;美国78400万吨,是美国的83.3% 家用轿车产量:苏联133万辆;美国658万辆;是美国的20.2% 塑料:苏联360万吨,美国1386万吨,苏联是美国的26% 化学纤维:苏联117.6万吨,美国390万吨,是美国的30% 粮食产量:苏联18910万吨,美国2637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71.7% 1980年,苏联的实物产品的出产,平均下来是美国的70%左右,应该是一个合理的估计。 今天的中国,论实物产品的出产,其实已经远远超越美国了。但中国有明显的弱点,就是中国的经济还无法做到自给自足。 3、 如果未来的世界,中美走向全面对抗,世界回到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那个大国争霸的世界。GDP这个指标并不能反映激烈对抗时的国家实力。 一旦发生战争,GDP中的文化、娱乐、甚至医疗、金融,都不再重要。只有实物产品的生产有意义。 那时,衡量国力的指标。第一个是国家有能力调动的财政资源,其次是核心工业品的产能产量。 钢、煤、发电量、石油、石化(乙烯、PX、PTA、以及塑料、化纤等)、粮食。现代社会,还要加上一个半导体。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七十八年前,日本和美国是怎么走向战争的》 讲述了当年美国是怎么把日本一步步逼到动手是死,不动手也是死的境地的。其中最核心的手段就是美国主导的,对日本的ABCD石油禁运。 虽然今天中国的实物产品的生产能力已经远超美国。评估中国的实物产品的生产能力时,必须考虑到一旦美国及其盟国发动全面贸易禁运,甚至封锁中国所有的海运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钢铁还好。十几亿吨的产能肯定无法维持,国内的铁矿石不足,自给率40-45%之间波动。但如果基建放缓,国内的铁矿石和靠国产铁矿石的钢铁产能(4-5亿吨)还是能满足军事和基本民生的需要。850亿吨的铁矿储量也足够用几十年。 此外,石油大部分被做为燃料烧掉。而钢铁,不管是用来建房,还是生产机器设备交通工具,是能保留下来的。危急时刻,废钢的循环利用,也可以供应一部分钢铁资源。 煤问题不大,中国能自给自足。主粮基本上也能自给,但饲料不行。如果粮食进口断绝,不会饿肚子,但估计肉会变得非常昂贵。 石油是大问题。 原油自给率不到50%。中国和俄罗斯维持良好关系,以及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就是为了石油安全。如果新能源汽车广泛应用,刨掉汽车燃料用油,靠中国自产的原油和俄罗斯的进口,是可以维持的。发电可以用煤,但汽车不能烧煤。汽车电动化,是中国摆脱石油困境的一个最可行的途径。 芯片是大问题,目前没什么办法,需要时间。 为什么中国现在全力发展新能源和半导体工业,就是要解决石油和芯片这两个未来的大问题。 这两个问题解决,基本上中国在最恶劣情况下,也能撑下来了。 4、 冷战为什么没有变成热战,美苏两国为什么没有发动核战争,核心是双方都有摧毁对方的能力。 如果中国建立了在全面禁运封锁的情况下仍能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美国就不会贸然打全面禁运封锁这张牌。毕竟,全面禁运封锁,对美国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但如果美国认为,禁运封锁就能彻底打垮中国,那么,为了压倒中国,美国一定会在对美国最有利的时刻用这张牌。 和美苏冷战不同,中美的经济往来非常密切,双方都有软肋,握在对方手里,双方手里的牌都很多。 我们梳理一下双方手里的牌: 美国手里的牌:中美贸易顺差、台湾、美国的技术优势霸权、中国对海外原材料的依赖、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和中国公民、中国持有的美国资产(美国国债)、在美国的中国上市公司、中国企业在美国的业务 中国手里的牌:美国企业在中国的业务、稳定美国物价需要中国提供的廉价商品、伊朗朝鲜等问题美国需要中国合作。 今天,我们必须承认,美国手里的牌还是比中国多,毕竟人家当了世界霸主几十年。今天的中美关系,美国是主动方、进攻方,中国是被动方、防守方。 中国现在在做的,就是尽可能减少美国手里牌的威力。 美国手里目前最厉害的牌就是技术霸权。中国现在最重点的目标就是,通过进口替代,建立去美化的技术体系。这也许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美国认为,中国企业在美上市是占美国人的便宜。中国认为,中国企业在美上市,给了美国一张要挟中国的牌。 反对中国企业在美上市,要求在美已上市的中国企业逐渐在美国资本市场淡出,也许是目前中美两国之间最大的共识。 5、 最近几年,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就是,做好最坏情况发生的准备。做好足够的准备,最坏情况反而不会发生。 防止发生全面核战争的办法,就是发展你自己的核武器实力,让美国意识到,核战争的结果是共同毁灭。 防止发生全面禁运和封锁的办法就是,让美国意识到,全面禁运封锁打不垮中国,打不垮中国人民。美国的损失反而会更大。 防止技术禁运的办法就是,全力以赴,一个个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点,让美国无法靠技术禁运封杀中国。只要中国有了某项技术,美国就会解除这项技术的封锁。 中国是一个核国家,虽然我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个核弹头,但我相信美国也不会去冒核战争的风险。 今天,美国在很多地方上也高度依赖中国。美国现在也努力和中国脱钩,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脱钩谈何容易。脱钩之前,美国也不敢实施全面禁运和封锁。 现在美国能做的,就是技术禁运。运用美国在上游的技术优势,用技术霸权打击中国的高科技产业。 如果中国能在未来10-20年,基本实现技术上的自给自足(就算是一个高成本低质量的情况下的自给自足也够了),再实现新能源车全面替代汽油车,解决石油问题基本上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6、 最后发两句牢骚,说说股市。 相信炒股的朋友,特别是重仓中概股的朋友,这段时间心情都不会太好。 我也不例外,虽然新东方好未来高途这三只股票都没仓位,但损失也极其惨重。 郁闷之余,也只能安慰安慰自己,自嘲一下。 买股票的人是啥,是股东。股东是啥?是企业一部分(虽然是极小的一部分)的所有者。 买股票的人,比如我,最大的梦想不就是啥事不干,靠股票上涨,不劳而获,实现睡后收入吗? 政治力量现在要照顾普通劳动者,不站在股东一边……虽然中国的股民大部分都是小小小的小股东,但也算股东吧。 所以,股民打落牙齿和血吞吧。现在,股市和股民真的不是国家关注的目标。 上面几句就是赔了钱,自嘲一下开个玩笑。股民朋友别太当真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