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日本战败的意外收获:军用探音器流入民间 促成捕鱼业领先世界

2021-07-20| 发布者: 维新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曾经有一句话很有道理:二战战败对日本的好处太多了!战后日本经济和科学大发展,与摆脱军国主义束缚有着密...
天空之城电影 https://www.touzitop.com/xmzl/5804.html

曾经有一句话很有道理:二战战败对日本的好处太多了!战后日本经济和科学大发展,与摆脱军国主义束缚有着密切关系。

甚至日本捕鱼产业在战后实现爆发式增长,技术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准,最初的机缘也和战败结果有着很大关系。本篇讲述的,就是曾经被中国捕鱼业视为“日本技术神话“的鱼群探测器的由来。

日本投降后,驻日美军司令部对日本军需产业采取全面禁止的政策。大量旧日本军工人员失业,旧日本军队的一部分物资和设备也流入民间。但因祸得福,日本民用企业因此获得了不少宝贵人才和设备。其中,旧日本海军流入民间的水下音响测深仪,竟然为日本捕鱼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帮助。

日本不是水下音响探测设备的发明者,相关技术在二战期间也算不上先进。但是,日本却是最早将这项技术转为民用,发展出了最早的鱼群探测仪。发明这项民用技术的,就是成立于1948年的日本古野电气公司。这家公司至今仍然是世界有名的船用电子设备生产企业,船舶用雷达和声呐是该公司的拳头产品。

古野电气公司的前身是1938年在长崎成立的古野电气商会,老板是古野清孝。当时,古野电气商会只是一家销售无线电设备的小店铺,同时也从事渔船上的集鱼灯和收音机的修理工作。总体来讲,古野家的生意谈不上太多的高技术,尤其是日本渔船设备仍然非常落后。

不过,古野清孝是一个爱钻研的人。1943年,当他在一艘渔船上进行修理工作时,偶然听到船老大说“海面上冒着泡沫的地方,会有很多鱼”。这个经验提示了古野清孝,他了解水中泡沫会反射超声波,于是他想到了可以利用超声波搜索鱼群。这类技术,实际上就是当时反潜作战使用的音响探测原理,有关设备都属于军用领域,日本民间人士是不允许接触的。

但是1945年8月日本战败,给古野清孝提供了机遇。旧日本海军在战争结束后被解散,大量军用物资流入民间市场,其中很多军舰电子设备在民间派不上用场,无人问津。但是,这些别人看不上的设备对古野清孝却是宝贝!他抢到手的最重要宝贝,就是军舰上使用的“音响测深机”。

这种音响测深机安装于军舰的底部,可以主动发出超声波,通过对海底返回声波的测量,能够确认海底情况。这种设备虽然也采用声呐的原理,但和反潜声呐略有区别,后者能够捕捉水中目标,而前者主要用于测量海底深度,技术水平相对简单。古野清孝拿到的就是这种设备。

音响测深机虽然也是军用声学探测器,但毕竟不是高技术的反潜声呐,古野清孝并不能确认这种设备能否发现水中鱼群。因此,古野清孝反复进行了大量试验,只为了识别鱼群气泡发出的细微回声。

经过约1年时间的试验,古野清孝终于将军用的音响测深机改造成了鱼群探测器的原型。1947年4月,古野在长崎县五岛滩进行首次海中测试。试验相当顺利,只遇到一个重要课题——船只航行时产生的泡沫会妨碍超声波探测。但只要清除了这个问题就,探测器可以很好地探测到鱼群。

1948年12月,古野清孝和弟弟清贤正式成立了古野电气工业所,开始在市场上推销新式的“鱼群探测器”。但是,当时的日本渔民对新技术非常排斥,竟然认为“采用机器就会让人失业”,没有认识到这种新式仪器的好处,所以最开始根本打不开市场。

1949年5月,古野电气公司主动出击,以协助五岛列岛的岩濑浦渔港“捕鱼量最差的船只”的形式,进行了搭载鱼群探测器的实战宣传活动。结果,当地捕鱼成绩最差的这条渔船,竟然在工作20天后跃居渔港捕鱼量的首位,并将这个荣誉连续保持了3个月。这次成功震惊了所有当地渔民,什么宣传都比不上真实的经济利益,争前恐后购买鱼群探测器。这款新式仪器不仅在日本捕鱼界成为话题,并且迅速成为所有日本渔船不可缺少的设备。

古野电气工业所因鱼群探测器一举成名,并改名为古野电气株式会社。此后,古野的鱼群探测器也继续进行改良,从识别“有无鱼群”发展到识别“鱼群的深度和距离”。到了当代,最新型鱼群探测仪不仅更轻便,甚至能识别鱼群的种类和尺寸大小,还能同时对海底情况进行成像,呈现在液晶屏幕上。

正是由于鱼群探测器的发明,日本渔船一度在太平洋上成为了“霸主”一样的存在。笔者很多年前就看到过这样的故事:我们的渔船在自家门口,竟然让日本渔船抢先发现鱼群,其中的关键就是这个鱼群探测器。

古野电气的发家史,可以说正是战败投降给日本带来诸多好处的一个缩影,类似的案例还不止于此。(作者:陶慕剑)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维新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维新网 X1.0

© 2015-2020 维新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