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心理学:与父母和解,不是爱父母,而是接受现实

2021-07-14| 发布者: 维新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文/学乃身之宝蔡康永在接受采访谈及原生家庭的伤害时曾说,“我不劝你原谅父母,我劝你算了”。在我看来,...

  文/学乃身之宝

  蔡康永在接受采访谈及原生家庭的伤害时曾说,“我不劝你原谅父母,我劝你算了”。

  在我看来,“算了”就是一种与父母和解的方式。

  而这种和解方式,或许有些无奈,但却是好的方式,因为那意味着我们已经接受现实,不再试图改变父母,这么做有助于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关注自己的生活。

  当我们开始在乎自己,在意自己,就是在爱自己,而爱自己,会让我们觉得幸福。

  只是有些人在与父母的和解中,仍旧试图改变父母——或让父母爱自己,或让自己更爱父母,但这样的期待很可能会落空。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说说,为什么与父母和解,是接受现实,而不是爱父母。

  

  1.没有完美的父母,原生家庭的伤害无法避免

  人无完人,父母亦如此,所以,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伤害是无法避免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有些孩子觉得,父母对自己的伤害不算什么,随着自己慢慢长大,那样的伤害早已不再;但有些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伤害极大,甚至影响了自己的一生,就像阿德勒说的,“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但阿德勒又告诉我们,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我们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

  所以,原生家庭的伤害是可以超越的,我们能够挣脱过去对自己的束缚。

  而超越的方式可以是和解。

  

  2.试图改变父母,不是与父母真正的和解

  谈到原生家庭的伤害,很多人的内心其实有个执念——“父母是爱自己的”,所以,他们成人后,期待改变父母,让父母重新爱自己,以让自己更加爱父母,但这是很难实现的。

  就像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虽然她知道父母,尤其是父亲,更偏爱体弱多病的妹妹,经常忽视、冷落自己,但她从小就明白,只要自己听话、懂事,父母就会爱自己,所以她想方设法去讨好父母(学做鬼脸希望能博父亲一笑),以试图改变父母(学的专业和选择的工作都是为了满足父亲的心愿),让父母重新喜欢自己,以证明“父母是爱自己的”,但最后的她,还是失败了。

  即便在父亲去世后,她才明白父亲其实是爱自己的,只是这样的爱来得有点儿晚。

  或许很多人都在走松子那条路,希望用自己的讨好来改变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和做法,为的是得到父母的爱,以让自己更爱父母,但其实这样的爱,是有条件的,因为我们在努力变成父母期待的样子。

  所以,这种试图改变父母的做法,并不是与父母真正的和解。

  孩子最大的不幸,是需要去讨好自己的父母。

  

  3.与父母和解,是接受现实

  对于与父母和解,还有人可能会理解为“原谅”父母,但其实那是在制造二次伤害,因为“原谅”有种被迫的意味,好像谈及和解,就必须原谅,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和解。

  其实文章开头蔡康永也说过了,我们不需要一定原谅父母,除非真的想原谅。

  与父母和解,是接受现实。

  接受现实,意味着我们对待父母的态度,是充分尊重他们的做法,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他们想怎么活着,那是他们的权利,不是我们的责任,这样我们便放弃了改变父母的想法,自己也接受了自己就是有一个这样的父母(可能不爱自己,或不爱自己)。

  同时,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包括自己的孩子),不再延续父母当年对待自己的方式,而是及时地回应和痛快地满足需求,这样,我们也就彻底超越了原生家庭,做到了真正与父母和解。

  

  就像电影《春潮》里的女儿郭建波,是在妈妈的“打击式教育”下长大的,没有听到过妈妈一句鼓励的话,也没有感受到妈妈的一丝温暖和爱,因为面对她,妈妈总是没有好话,也没有好脸色,在外人表现得热情好客,面对自己女儿时却是冷眼相对,虽说是为了“激励”女儿过上体面的生活,但这样的做法,让女儿郭建波特别伤心和绝望。

  只是,在和妈妈的相处过程中,郭建波没有试图去改变妈妈,而是默默接受。

  直到妈妈住院,戴着呼吸机,无法说话时,郭建波的那段独白中,我们感受到了她内心的“自由和解放”。她说“你安静了这个世界就安静了,就让我们这样地待一会儿吧”。

  或许有人觉得作为女儿的郭建波有些冷漠,但我想那一刻她在与母亲和解,因为她接受了自己有这样一个妈妈—以前总是唠叨自己,现在却不能了。

  接受现实,有时是艰难的,但那是值得的,因为那意味着,我们放过了自己。

  

  写在最后:

  父母在我们的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

  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则是恐惧、责任和负罪感,但我们要相信,即便自己来自于第二种家庭,也是可以消除父母给自己造成的负面影响的,因为我们有能力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而其中关键的一点是,不要试图改变父母,也无需必须原谅父母,而是接受现实。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书说的:“关于放弃斗争,最难的一点就是容忍父母的一成不变,当父母作威作福时,你不需要保持沉默,但你要学着平复自己的焦躁,控制自己的反应。”

  而这时的我们,就是在学会自己爱自己。

  当然,做到“放手、前行”,是不容易的。

  或许,与父母和解,是人一生的修行。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合肥物业公司电话 http://www.ahbanghe.cn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维新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维新网 X1.0

© 2015-2020 维新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